機構刊物

330 快訊

< 返回

疫情下新常態 - 善用資訊科技 保持社交互動

疫情下新常態 - 善用資訊科技 保持社交互動

按此返回New Life 電子通訊 2020年9月號

疫情下,香港人都開始習慣透過資訊科技去繼續維持必要的社交活動,例如老師透過網上授課、公司機構進行各類型的網上會議或活動、朋友家人透過在網上一起做運動等。

新常態下,新生精神康復會(新生會)嘗試利用不同的方法保持社交互動及為公眾與服務使用者提供精神健康支援,當中包括剛舉行的周年常務會議、遙距心理服務、各類型網上小組活動及網上330體驗日等。

 

「新生會將不斷思考如何在面對挑戰時站穩步伐,並在「新常態」中創新進步。」

新生精神康復會執行委員會主席
譚贛蘭小姐,GBS,JP

 

2019至20年度周年常務會議

為了響應政府鼓勵社交距離的措施,以減低新冠肺炎感染風險,新生會於2020年9月18日舉行的周年常務會議亦採取了特別措施,以確保會議在保障出席人士健康的大前題下順利進行。

特別措施包括:

  1. 會議場地只限投票會員進入

  2. 其他非投票會員及職員透過視像會議參與

  3. 不提供餐飲招待
  4.  

「遙距心理服務」(Tele-practice )

近幾個月,大家除了要適應在家工作,還要習慣親友相聚、工作會議及活動都改為遙距進行。為了應付疫情帶來的挑戰,新生會早於新冠肺炎疫情出現初期,已開始探索及推行遙距心理服務,現已逐漸發展成嶄新而穩定的服務模式,冀能無間斷支援服務使用者的不同需要。

新生會推行的「遙距心理服務」(Tele-practice )適用於個人心理治療及小組治療,並按使用者的自身需要選擇適合的跟進方法。

遙距方式包括:

  • 電話

  • 視訊

  • 錄影
  •  

用心跟進 克服「距離」

推行遙距心理服務初期,不少服務使用者均遇上各種問題。有個別使用者或因與家人同住、不願揭露家中的環境或不懂使用網上軟件等,而未能以視訊溝通,新生會臨床心理服務團隊會陪伴他們逐一克服困難,如教導他們使用網上視訊軟件、如何設立虛擬背景以保障個人私隱等。新生會的團隊亦將通用的內容,例如安定心神練習進行預先錄製,再發放予不同組員,讓他們可以在家中學習。

 

疫情既帶來挑戰,亦創造嶄新機遇

新生會臨床心理學家鄧亮瀅女士(June)指出遙距方式比較適合應用在已經見面或已建立關係的個案,因這類個案的使用者自覺性較高,對方比較願意配合。至於新接收或狀況不穩定的個案,June則會先與對方建立關係,待情況許可才進行心理治療。

與實體會面相比,June發現遙距方式有其可取之處:

  • 使用者可以在自覺安全的空間以電話溝通,更容易梳理個人情緒

  • 使用者可在會面前記錄自己的狀況,有助提升會面的質素

  • 可讓人在疫情下仍可保持聯繫,有助保持正面情緒
  •   

疫情仍然充滿未知數,遙距心理服務可能仍需持續一段時間。June相信,即使將來可以全面恢復實體服務,亦可繼續將遙距及實體服務方式結合,以切合不同服務使用者的需要。

 

情緒GPS (eGPS)服務

情緒GPS (eGPS)服務是疫情下其中一項遙距心理服務。

壓力、焦慮症、抑鬱症等常見的都市情緒問題不但影響個人情緒,還會造成各種生活困擾。適切合時的心理介入服務能幫助受輕中度情緒困擾的人士防患於未然。認知行為治療是現今經臨床實證為最有效的心理治療方法,在心理健康主任的協助下,參加者能更有效地學習並且靈活運用此方法去改善情緒,減低心理困擾,提昇生活質素。在疫情下,所有單對單的指導,均會安排以視像會議或電話方式進行。


了解更多情緒GPS服務: http://www.egps.hk

 

回頁頂